这是一片被群山藏起来的秘境,自带与世隔绝气质的它,山川奇绝却不自知,遗存人类艺术巅峰的珍宝,却异常低调。
来自马蜂窝用户@帽帽moer
虽然它从未被大众列入避暑清单中,却有「无扇之城」的美誉,均温26℃的盛夏,让风扇在这里成为摆设,城市自带空调模式。
它就是山西长治,古称上党,「上党从来天下脊」,处在太行山南端的它,坐拥巍巍太行最美的山水。
连绵的山川,奇绝的峡谷,葱茏的森林,潺潺的河流湖泊,不仅在华北难得一见,还让其赢得了「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的赞美。
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也让长治的夏天极其舒适,白天最高气温一般不超31℃,夜晚只有18℃,甚至凉爽的风一吹,晚上还要盖着被子睡觉。
来自马蜂窝用户@小渔的行旅日记
另外,长治还是深藏功与名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境内古建达3500余处,2000多处古代建筑经唐至清,历七朝而不断,其中国保级文物73处,居全国地级市第三,前两名分别是北京、运城。
来自马蜂窝用户@乡村纪行
元代以前木构建筑189座,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甚至超过了许多排名靠后的省份。被称作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编年体史书」。
来自马蜂窝用户@彩虹帮二当家
也许是因为高山阻隔,和外界交流不频繁,长治的日常还保留多了几分从前慢的清闲。
时间在这仿佛开了0.5倍速,路上行人总是有着缓慢的节奏,街道还是一副几十年前的旧模样。
来自马蜂窝用户@问荆
在盛夏凉爽的风的吹拂下,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感受山水与艺术共创的神奇,也许会是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
来自马蜂窝用户@我是这深海
八百里太行最美,也是最凉快的一段
高山、峡谷、溪流
在太行、太岳两山的怀抱中成长,被沁河、浊漳两河滋润,使长治,这座晋东南的著名古城,拥有北方难得一见的绝美风光。
陡峭的悬崖,险峻的峡谷,如珠的瀑布,如海的湖泊,郁葱的林海,广袤的草原,高山将这里阻隔,也如一道绿色的屏障,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清凉。
来自马蜂窝用户@特立独行的猹
太行山大峡谷
背靠太行山,长治的太行山大峡谷,同时拥有张家界的奇石秀美,和九寨沟的碧波荡漾,是「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来自马蜂窝用户@特立独行的猹
游走绿阴蔽日的峡谷内,你可以看到绵延40多公里的「山涵水,水行山」天然奇观,泛舟其中,清风拂面,浑身都很舒服。
来自马蜂窝用户@特立独行的猹
还有很多悬泉飞瀑,你可以在这戏水踩水溯溪,瀑布如银练般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飞溅,脚踩在上面分外清凉。
来自马蜂窝用户@特立独行的猹
这里也是绝佳的避暑地,比市中心的温度还要低个五六度,仿佛置身在一个天然的氧吧,根本不需要风扇。
大峡谷整个区域非常大,主要有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等游览区域。
八泉峡,被誉为「太行第一雄峡」,是太行山大峡谷内风景最为壮美、内涵最为丰富、气势最为宏大的精华景区,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红豆峡,集北方山川的壮观和江南秀水的柔美于一体,拥有原始森林、天然浴廊、高峡平湖等自然景观,适合避暑度假休闲。
来自马蜂窝用户@阿酒
青龙峡有刀削斧劈般的雄宏悬崖、千姿百态的象形山石、幽深清凉的洞穴,拍照打卡也很出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特立独行的猹
黄崖洞
黄崖洞的壮阔奇美,比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来,都不输。
地壳运动将这里的红色岩石,切出道道峡谷,峭壁连绵数十公里,雄伟壮阔。内有岩洞、瀑布、山泉,是难得的夏日秘境。
来自马蜂窝用户@in老板
「瓷圪廊」是黄崖洞最值得去的地方,1.5公里长的峡谷,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从中观天,头顶只见蓝蓝的一线,非常震撼。
来自马蜂窝用户@in老板
另外,黄崖洞曾作为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区域内,兵工厂车间、供销社、弹药库、战士营房、烈士陵园等遗址遗迹遍布,被称作「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来自马蜂窝用户@in老板
通天峡景区
通天峡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地处太行山南端,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被誉为「北方小九寨」。
来自马蜂窝用户@秦楚妃
景区以峡谷、高山平湖、飞瀑流泉为核心,融合太行山的雄奇与江南水乡的柔美,夏季葱郁,格外吸引人。
通天峡的虹梯关挂壁公路,是南太行最北、最狂野、最原始的砂石挂壁公路,险峻的有些狰狞。
沿着绝壁栈道前行,你还能看到在陡峭的绝壁上连续开凿高差达200米的五座山洞,公路坡度达30度以上,至今没有任何修饰。
板山
平均海拔在1800米的板山,被誉为「太行屋脊」和「八百里太行精华所在」,可以将八百里太行群峰尽收眼底。
来自马蜂窝用户@图片来自八路军文化园
环山公路也是风景,很适合自驾,郁郁葱葱的植被,微风拂过,绿色的树叶轻轻摇动,清凉的盛夏在这里唾手可得。
长治73处国宝,这4座最不能错过
观音堂、法兴寺、崇庆寺、布村玉皇庙
观音堂
据碑碣记载创建于明万历十年,清代重修,两进院落布局,坐东朝西。有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位于两侧,正面为观音殿,殿内正中是侧坐观音,周围十八罗汉环绕,两侧雕24诸天。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最值得观看的观音堂彩塑千万不要错过,是殿内正中横梁上端的三尊小像,从右至左依次为孔子、释迦牟尼佛、老子,代表古代民间信仰的儒、释、道,周边还有大小近千尊塑像,均为悬塑。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法兴寺
这座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后凉神鼎元年(401)年的古寺曾闻名于世千余年,险些因为煤矿开采而不能再现于世人面前,搬迁到翠云山上的今天的法兴寺绝不可错过的依然是那「三绝」:唐咸亨四年的舍利塔;唐大历八年的燃灯塔;圆觉殿内的宋代泥塑。来自马蜂窝用户@FantaTrip 圆觉殿重建于宋元丰四年,殿内佛坛上供奉着释迦三尊,均为泥质彩塑,体态端庄,面容丰满,表情典雅,弟子阿难、迦叶侍于两侧,两位护法金刚仗剑而立。这些塑像虽带着宋朝风格,但流露出对唐代的向往。
来自马蜂窝用户@FantaTrip 殿内两山墙和后檐墙下的十二圆觉菩萨,是塑造于宋政和二年的泥塑杰作,塑像都是女性形象,被誉为「宋塑菩萨之冠」。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虽是搬迁至此,但法兴寺保留了唐宋石碑,古建筑墙碑,这些都是晋东南古建筑的名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崇庆寺
距离法兴寺8公里、习惯上一起先后参观的崇庆寺,建在蜿蜒起伏的紫云山间,是四合小院,寺内宽广,草木茂盛,幽静古雅,佛禅意趣。宋代始建时北为千佛殿,东为卧佛殿,西为大士殿,南为天王殿,历经修整,不改宋代模式。
大士殿内的三大士和十八罗汉塑像,原为北宋作品,后人多次修改,三大士已变成明清手法,但十八罗汉像有几尊还保持着原来的工艺。
来自@遗产君
布村玉皇庙
布村玉皇庙,国家第七批文保单位,始建年代与历史沿革不详,但高古建筑特征显著。
走进玉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献殿,这座单檐硬山顶建筑为明清遗构,造型疏朗,木雕与砖雕交相辉映,技法精美,与古朴的玉皇庙形成了和谐的整体。
来自马蜂窝用户@LuC Photo
中殿作为玉皇庙的主要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梁架用料粗犷,梁间设有驼峰及栌斗隔承,展现出高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殿重修时发现的多个年代的墨书题记,更是玉皇庙历史的真实写照。
后殿为金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简约旷达之美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来自马蜂窝用户@LuC Photo
布村玉皇庙的建筑时间跨度大,从金代到清、民遗构,折射出残唐五代到近代的建筑变迁史。
8座穿越六朝的国宝,古建迷的布达拉宫
浊漳河谷
浊漳河谷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境内,全长约50公里,却密集分布着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涵盖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多个朝代的古建筑,被誉为「中国古建筑露天博物馆」。 分别为:天台庵、原起寺、大云院、佛头寺、淳化寺、回龙寺、夏禹神祠、龙门寺来自马蜂窝用户@窃自大喜
天台庵
此前一直被认为始建于晚唐、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四处木结构建筑之一的天台庵,建于高0.68米的石砌台基上,远有群山拱托,近与民宅毗连,四周青石砌岸,坛上松柏为墙。来自马蜂窝用户@yandkoala 庵内现存一座大殿和一块石碑,再无其他古物。弥陀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歇山式构架,略呈方形。
来自马蜂窝用户@yandkoala 屋坡平缓,檐角飞翘,殿内无佛像和柱子,空旷简洁,梁架残留彩绘。院内的石碑,字迹难辨,但造型古朴,四面碑身上方中央各雕佛像,下部阴刻楷书碑文,具有唐风。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天台庵从建造手法上看,呈现着唐代建筑风貌,因此一直断代为唐代。2014年,修缮弥陀殿时,发现了墨书题字,这些题字或许证明了弥陀殿实际为五代后唐建筑。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按照题字的建造年代,距离唐朝灭亡仅过去26年,也就是说唐朝的匠人还健在,保持了唐朝的特点,也属正常。
原起寺
位于凤凰山巅——平顺、潞城、黎城三县交界处,北邻浊漳河,河对岸不足1公里就是天台庵。来自马蜂窝用户@电鱼
龙门寺 来自马蜂窝用户@唯刑之静 寺内现存有宋代所建大雄宝殿一座,殿前是明代所建的享亭,东侧是清代所建三佛殿,西侧是宋代所建青龙塔。另有唐代的经幢一座,上刻罗尼经和建寺铭记。远望原起寺,最吸引人的就是这座身姿秀丽的青龙宝塔。
来自马蜂窝用户@电鱼 这座塔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塔顶安装有八个铁人,用来稳定最上一层的结构,宝塔每一层的每个挑角都有一只铁铃,共56只,风吹铃响,意境清幽。
大云院
地处晋东南偏远小村落的大云院,拥有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如出一辙的五代壁画,是我国现存寺观中唯一的五代壁画遗作。来自马蜂窝用户@stephen 这座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的小庙,初名仙岩院,宋代改名大云禅寺,寺院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漳水,僻静幽深,寺院坐北朝南,现存二进院落,依次为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殿。
来自马蜂窝用户@马且停 主殿弥陀殿在阑额上加施普柏坊的做法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实例,珍贵的五代壁画遗作就位于此殿的东西壁和扇面墙上,铺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笔法劲挺。
来自马蜂窝用户@唯刑之静
寺内还存有五代石雕香炉、宋碑、明清碑。山门院墙外松林中,有一座八角石雕玲珑七宝塔,为五代遗存,也是这里的重要景观。
佛头寺
佛头寺,寺内没有发现可以确定其创建年代的信息,公布年代为宋代,但如今通说为金代遗构。
寺内建筑也仅剩下主殿,庑殿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梁架结构呈现由金到清不同时期构件相组合的特征。
近年重修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二十四诸天壁画」,壁画线条颇为流畅,人物形象较有动感,设色沥粉堆金、工笔重彩,民间色彩颇为浓郁,堪称民间寺庙壁画的精彩之作。
淳化寺
曾为龙门寺下院,仅存金代大殿两个宋代经幢。来自马蜂窝用户@胡迪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平面呈方形。斗拱四铺作,屋顶坡度平缓,外形古朴。
来自马蜂窝用户@梨一華 两座北宋石经幢,平面均呈八角形,其中一座为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所刻佛经,书体为楷书,字迹可辨。
来自马蜂窝用户@马蜂窝用户
龙门寺
浊漳河谷8个国保中最大的一个,我国唯一一个五个朝代同框的古建的「博物馆」。来自马蜂窝用户@榛子弋游记 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建筑,中国现存最早悬山式建筑,宋代大雄宝殿,金代山门,元代后殿,明清天王殿钟鼓楼等。
来自马蜂窝用户@梨一華
金灯寺石窟
全年有三个季节笼罩在云雾之中的金灯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7年),坐落在素有「不登林滤山,不知太行险」之说的林滤山东面陡崖上。来自马蜂窝用户@leliawl 寺顶巨崖当空,寺下万丈深渊,窟的外檐就山开凿,自然形成一座座殿堂。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山腰北崖凿有大小14个洞窟,七进院,木构建筑34间,历代碑、碣20余通,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最大的水陆殿内有多尊石佛,79幅佛雕壁画。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有趣的是,殿内泉水从殿西北角的石缝注入水池,四季长流,清澈见底,池沼上凿就的回形石堤,可以让游人沿堤绕窟,近距离观赏佛像。
来自马蜂窝用户@JASON LIN 金灯寺现存石窟、佛龛、造像均为明代雕造,木构建筑也为明、清所建,所以金灯寺石窟是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尾声」的明代石窟造像巅峰之作。
出游目的地推荐
点个在看,长治,这么好的地方别藏着掖着了!
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